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试行)》的公告
最新动态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试行)》的公告
2024-08-30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试行)》的公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试行)》的公告


现批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试行)》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CABEE 080-2024。自2024年9月1日实施。现予公告。


2024年8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国建节低碳技术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
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合绿建(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
弗莱(山西)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青岛松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弗迪沃斯电气有限公司
坚美(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零碳建筑测评标准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将规模化推广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鼓励建设零碳建筑作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
零碳建筑对建筑的整体碳排放要求更明确,是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我国零碳建筑不断发展,零碳建筑的建设量也会持续上升,在大面积实施零碳建筑建设过程中,其标准的检测评价体系对设计、建造、运行过程中的合规性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尚未形成标准化的零碳建筑检测评价方法。
本标准紧密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气候特点、建筑类型、建筑用能特性和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及全过程零碳建筑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构建了涵盖控制指标与控制措施的评价体系,为我国零碳建筑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编制思路

从控制建筑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推动建筑降碳技术应用出发,结合能源生产侧清洁化进程,研究零碳建筑的分级定义、碳排放控制指标与碳排放控制措施,规定零碳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行环节涉及的碳排放计算与核算方法,制定零碳建筑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检测、监测与控制要求。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降碳改造工程的民用建筑的低碳、近零碳、零碳与全过程零碳达标性评价。
本标准共有7章: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控制指标;5 控制措施;6 评价流程;7 检测、监测与控制。从建筑碳排放计算与核算、建筑碳排放控制指标、建筑降碳控制措施应用、建筑降碳等级评价及建筑降碳性能检测与监测方面提出了要求,引导建筑逐步实现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
具体条文内容如下:
1.总则
规定了本标准的编制目的与适用范围等。
2.术语
对标准涉及的特有术语进行了定义,提出了零碳建筑的分级定义。
3.基本规定
规定了零碳建筑测评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4.控制指标
分别提出了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气候分区及不同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等级下的建筑碳排放强度与降碳率指标,以及零碳建筑、全过程零碳建筑的市场化交易指标。
5.控制措施
从建筑设计、机电系统、能源系统、监测控制、施工建造和建材应用等方面明确了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降碳改造工程需要达到的降碳控制措施指标。
6.评价流程
提出了建筑进行设计阶段预评价和运行评价以及全过程评价的评价方法、需提交的技术材料及评价要求。
7.检测、监测与控制
规定了申请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运行评价及全过程零碳建筑评价需提交的检测与监测证明文件,明确了检测与监测的技术要求。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